750亿顺差VS关税绞索!美国航空业被自己人‘卡脖子’的致命悖论!

2025年04月29日 00:08 来源:航空旅

航空旅(FlightGlobal)消息,受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贸易战和旅游需求下滑的影响,美国航空业正在游说白宫免除关税。

航空业官员已与包括总统在内的特朗普政府高层官员举行会谈,要求他们恢复1979年《民用飞机协议》规定的免关税制度。根据该协议,航空业每年享有7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特朗普的关税措施终结了该行业数十年来的免税地位。

当美国航空业协会的游说团队第七次叩响白宫西翼大门时,他们手中握着的不仅是750亿美元的年度贸易顺差账本,更是一份关于“产业空心化”的残酷预言。在特朗普政府高举的“制造业回流”大旗下,航空业——这个被视为“美国工业皇冠明珠”的领域,正以一种吊诡的方式沦为关税战的祭品。这场关税博弈背后,暴露的是美国航空业在全球化分工体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特朗普经济学的致命逻辑漏洞。

1745856321192754.jpg

关税反噬:一场“零和游戏”的自我绞杀

美国航空业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贸易赤字受害者”。根据1979年《民用航空器贸易协定》,美国航空制造企业每年向全球输出超1350亿美元产品,创造25%的全球航空市场份额,并长期保持75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然而,特朗普政府对欧洲空客及巴西航空工业公司飞机加征的10%关税,却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直接切开了美国航空业“出口繁荣”的假面。

关税成本正以链式反应撕裂整个产业生态:

成本传导困局:波音虽声称关税影响不足5亿美元,但其供应链中来自意大利、日本的零部件进口成本已上升10%。更致命的是,GE航空与RTX发动机制造商面临的5亿-8.5亿美元关税账单,正迫使它们将成本转嫁给下游航空公司,形成“制造商-航空公司-消费者”的三重挤压。

运力削减螺旋:美国航空、达美航空被迫取消20%的北美航线,阿拉斯加航空3月客座率同比下降15%,迫使航空公司通过“价格战”维持现金流。美国航空CFO直言:“让消费者为关税买单是经济自杀。”

交付违约危机美国航空原计划接收的14架空客A321XLR客机面临加税风险,达美航空更公开表示将推迟波音787订单。GE航空CEOLarry Culp的警告一针见血:“全球有超过200家航司排队等着填补退单缺口。”

这场关税博弈的吊诡之处在于:美国航空业一边享受着全球贸易顺差的红利,一边却用关税壁垒摧毁自身供应链。波音与空客的全球市场份额争夺战,本质上是“美国制造”与“全球化分工”的基因冲突,而关税政策恰似一剂加速病变的催化剂。

1745856374189063.jpg

数据真相:贸易顺差背后的“产业空心化”悖论

特朗普政府将关税武器化的核心逻辑,是试图通过“惩罚性关税”倒逼制造业回流。

但航空业的数据却撕开了这一逻辑的遮羞布:

就业悖论:美国航空制造业直接雇佣120万人,但其中70%的岗位集中在供应链下游的维修、航材分销等劳动密集型领域。关税政策非但未能创造高技术岗位,反而导致阿拉巴马州空客工厂因零部件成本上升而缩减产能。

技术代差陷阱:GE航空每年研发投入超50亿美元,但发动机叶片、复合材料等核心部件仍依赖德国、日本供应链。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正迫使企业削减研发预算,形成“成本上升-竞争力下降-市场萎缩”的死亡循环。

供应链韧性谎言:美国航空运输协会数据显示,北美航空器离港量已连续两个季度下滑,直接影响GE航空售后市场服务收入。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政策,暴露了美国在航空电子、机载系统等关键领域的供应链脆弱性。

更讽刺的是,美国航空公司为规避关税成本,正加速将机队维护业务转移至墨西哥、新加坡等关税豁免区。这种“用脚投票”的行为,本质上是对“美国优先”政策的反向背书。

1745856412724958.jpg

范式革命:全球化分工的不可逆性

特朗普政府试图用关税政策重写航空业游戏规则,却忽略了两个根本性现实:

1.全球价值链的不可分割性:一架空客A350的100万个零部件来自全球1500家供应商,波音787的30%部件在日本生产。关税政策实质上是在用行政手段对抗产业分工的自然法则。

2.技术迭代速度的碾压:当中国商飞C919以每年15%的研发进度追赶时,美国航空业却陷入关税内耗。GE航空CEO的警告振聋发聩:“如果我们花时间争论关税,中国航发就会抢走我们的市场。”

在这场博弈中,真正的赢家是那些坚持全球化战略的企业:空客通过在阿拉巴马州设厂规避关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借道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支线飞机,而中国商飞正以“零关税”的C919撬动东南亚市场。美国航空业的困境,本质上是“单边主义思维”与“全球化现实”的激烈碰撞。

一场注定失败的“逆全球化”实验

当美国航空业协会在白宫走廊游说时,他们或许尚未意识到:关税政策非但无法实现制造业回流,反而会加速全球航空产业版图的重构。

技术替代风险:关税导致的成本上升,将迫使航空公司加速淘汰波音737MAX等老旧机型,转而采购空客A220或中国商飞ARJ21。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正在动摇波音的市场根基。

供应链转移潮:GE航空已计划将部分发动机部件生产转移至越南,RTX正在评估在印度设立维修中心的可行性。这种“用脚投票”的资本流动,远比任何关税政策都更具破坏性。

市场规则颠覆:当美国航空公司被迫为关税买单时,中东三巨头(阿联酋、阿提哈德、卡塔尔)正以“零关税”优势蚕食跨大西洋航线。这种“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格局,预示着美国航空业全球领导权的加速衰落。

1745856470737229.jpg

航空旅(FlightGlobal)分析认为,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本质上是用19世纪的贸易保护主义思维,应对21世纪的全球化挑战。当美国航空业在关税泥潭中挣扎时,中国C919已获得1200架订单,空客A320neo系列产能突破每月70架。这场关税战争没有赢家,只有输家——而美国航空业,正以一种悲壮的方式,为“逆全球化”的狂想支付着昂贵的学费。

本文数据来源:美国运输统计局、波音公司年报、GE航空财报、路透社行业访谈

相关合作联系方式:FlightGlobal2028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