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消息,著名航运分析师 Lars Jensen近日表示,美国政府对中国航运企业征收的港口费用政策,成为全球航运界关注的焦点。针对中国船东及中国造船的额外费用的提出,可能会对全球航运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像中国航运巨头公司而言,这一政策无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然而它也迫使航运企业迅速调整策略,寻找应对之道。
短期影响:货运量的骤降与网络的重组
随着美方对中国货物加征高额关税,来自中国的货物运输量明显下滑。据不完全统计,自145%的关税政策实施以来,从中国到美国的预定量已下降了50%以上。虽然这并非完全准确的数字,但这一趋势在业内广泛认同。这一变化令航运公司在调整航线和运力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与此同时,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货运需求显著增加,尤其是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货物涌入美国市场,期望在7月9日新一轮关税生效之前完成出口。
这一现象导致了美国港口的压力增大,部分航运公司因此决定重新调整航线,增加来自其他亚洲国家的运输服务,以填补中国出口量下降带来的空缺。然而,航运公司在调整运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空箱问题。由于空箱过多集中在中国,为了迎接旺季的到来,其他亚洲地区的空箱供应显然出现了短缺,特别是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港口。
长期来看:深远影响,新政策导致大规模征收中国航运企业费用
2025年10月14日起,美国对中国航运企业实施的新费用政策,预计会在全球航运业引起重大波动。这一政策的核心在于对所有中国运营的船舶及中国制造的船舶征收巨额费用。根据美国贸易代表处(USTR)的最新修订提案,这些费用将根据航次计算,而不是以港口为单位征收,这意味着每次往返美国的航程将面临额外港口附加费用,而不是每次停靠美国的每个港口。
这一政策的直接影响将首当其冲地波及到中远海运和东方海外(OOCL)等中国航运巨头。据业内分析,按照现有方案,这些公司每次航行至美国的费用可能高达1000万美元。面对如此高昂的费用,海洋联盟(Ocean Alliance)可能会调整其航运网络,重新分配运力,避免中远海运和OOCL频繁进入美国港口,从而减少港口费用的负担。
费用对中国造船企业的影响
不仅中国航运公司将面临高额费用,中国造船企业生产的船舶也同样被纳入征费范围。每艘中国制造的船舶在前往美国时,可能需要支付高达400万美元的费用。这将促使全球航运公司考虑将运营网络中的中国造船船舶替换为其他来源的船舶,尤其是替代性强的欧洲和亚洲造船企业的船只。
特殊豁免:漏洞与机会并存
不过,美国政府在此次政策中也提供了一些豁免条款,旨在缓解政策对某些航运路线的影响。例如,容许舱位运力小于4000TEU的船只豁免费用。
此外,对于距离美国港口2000海里以内的起航地的船只,同样可以享受豁免。这一条款的背后,显然是为了保护美国-加勒比海航线的利益,但它也为航运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操作空间。
这一豁免政策很可能会导致一些航运公司转而使用小型船舶,尤其是在南美和大西洋航线。更有可能的是,航运公司将货物从亚洲通过大船运输至加勒比地区的转运中心,如巴拿马和自由港等地,然后再通过小型船只将货物运送至美国东部和墨西哥湾沿岸的港口。这一做法不仅规避了高额的港口费用,也提升了转运中心的商业价值。
更为微妙的是,这一豁免政策可能会导致市场上对4000TEU以下船舶的需求暴增,特别是那些由中国船厂制造的接近此限的船只。市场上可能会涌现一批针对这一特殊需求的船舶,这也将推动中国造船业进一步向小型船舶市场转型。
航运行业的前瞻性应对:调整与创新并行
面对即将到来的港口费用,航运公司不仅需要在短期内快速调整航线和运力,同时也要在长期内寻求新的战略布局。对于中远海运、东方海外等航运巨头而言,如何通过灵活的运力调整和航线优化来应对这一政策,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难题。
首先,航运公司可能需要重新评估与美国的业务关系,重新定义其在美洲市场的战略布局。特别是在美国市场逐步向小型船舶倾斜的趋势下,航运公司可以通过引入新型船舶来满足市场需求。这一转型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费用,还能提升公司在全球航运市场中的竞争力。
其次,航运公司可能需要加大在非美洲市场的布局,特别是在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的运营,拓展新的航线和业务机会。通过优化全球航线网络,航运公司能够实现风险分散,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减少港口费用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看来,航运业的新周期已经到来,特朗普政府的港口费用政策无疑是对全球航运业的巨大冲击。无论是短期的航运网络调整,还是长期的战略转型,都要求航运公司在变动中找到应对之道。尽管目前看,当前的游戏规则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但百年航运企业什么风浪没有见过?航运业注定能够在新常态下找到新的商业机会,开辟出一条更加多元化、全球化的航运发展道路。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