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莎41%股权收购ITA!天合联盟运力暴跌!

2025年04月04日 23:28 来源:航空旅

航空旅(FlightGlobal)消息,4月2日,汉莎集团正式宣布:这家意大利航空运营商已获星盟CEB(首席执行官委员会)全票通过,将于2026年初正式加入星空联盟。这场始于2024年汉莎集团41%股权收购的资本游戏,最终以天合联盟痛失意大利航空枢纽为代价,改写了全球航空联盟版图。

1743780436327626.jpg

汉莎的“阳谋”:用星盟编织欧洲航空网

在4月2日的声明中,汉莎集团毫不掩饰其战略意图:“ITA Airways将成为星盟在欧洲大陆的第28个成员,每日新增360个航班,其中70%来自罗马菲乌米奇诺和米兰利纳特两大枢纽。”这一数字背后,是汉莎对意大利航空市场的精准切割——通过星盟网络,将ITA的罗马-米兰-法兰克福-慕尼黑轴心与自身航线无缝衔接,形成对达美航空(天合联盟成员)主导的纽约-亚特兰大-米兰航线的战略包抄。

更值得玩味的是汉莎对ITA的“导师”定位。集团首席商务官Dieter Vranckx直言:“我们不仅是投资者,更是规则制定者。”从共享代码到常旅客计划,从联程值机到积分互通,汉莎正将ITA打造成星盟在南欧的“第二中枢”,而代价是牺牲天合联盟在意大利的1300万会员权益。

1743780452739109.jpg

天合联盟的“溃败”:从战略误判到全面失守

天合联盟的溃败早有征兆。2024年ITA启动股权转让时,联盟高层仍沉浸在“意大利航空需保持独立性”的幻想中,未能及时调整对意大利市场的战略定位。直到2025年2月3日,ITA宣布4月30日退盟时,天合联盟才仓促发布感谢声明,将三年合作轻描淡写为“一段美好旅程”。

这种战略误判的代价是惨重的。ITA的退盟直接导致天合联盟在意大利的运力份额从22%暴跌至7%,而汉莎系航司(含布鲁塞尔航空、瑞士航空)则借星盟网络将意大利航线份额推高至35%。更致命的是,随着ITA加入星盟,其每周150班飞往美国、加拿大、中东的跨洋航班,将进一步稀释达美航空在跨大西洋市场的优势。

1743780476344073.jpg

星盟的“阳谋”:用资本重构联盟规则

星盟此次破例为ITA开通“绿色通道”,暴露了航空联盟的深层危机。传统上,联盟准入需满足三大条件:代码共享航班量、常旅客计划对接、地面服务协同。但ITA的案例中,汉莎集团直接以资本为纽带,绕过繁琐的准入流程——这标志着航空联盟正从“规则联盟”转向“资本联盟”。

星盟CEO Theo Panagiotoulias对此直言不讳:“我们看重的是ITA的战略价值,而非传统指标。”这种“实用主义”的背后,是航空业寒冬下的生存焦虑:当737MAX停飞、A320neo交付延迟成为常态,航司更需要通过资本纽带绑定运力,而非依赖脆弱的联盟协议。

ITA的“囚徒困境”:在夹缝中寻找第三条路

对于ITA自身而言,这场资本游戏更像是一场豪赌。退盟天合联盟意味着失去与达美航空、法国航空的代码共享,但加入星盟却能获得汉莎的运力背书和星盟19家成员的航线网络。CEO Joerg Eberhart在声明中强调:“我们不是在选边站队,而是在创造新规则。”

然而现实远比声明残酷。尽管ITA宣称将“扩大星盟全球覆盖”,但其机队中30%的A330neo宽体机仍依赖天合联盟成员的备件支持;其罗马枢纽的24个贵宾室中,有8个仍挂着达美航空的标志。这种“物理脱钩”与“数字融合”的矛盾,正是航空业资本重组期的典型特征。

ITA的入盟,撕开了航空联盟虚伪的面纱。从1997年星空联盟成立时的“规则至上”,到2025年的“资本为王”,航空联盟的本质已从“合作平台”异化为“资本工具”。这种转变对行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中小航司生存空间被挤压:当联盟准入变成资本游戏,那些无力参与股权交易的航司将沦为“联盟边缘人”。

消费者权益受损:常旅客计划的价值将随着联盟重组而贬值,里程兑换的“黑箱操作”将更加普遍。

反垄断风险加剧:汉莎系在欧洲市场的运力占比已达38%,若再吞并ITA,欧盟委员会的反垄断调查箭在弦上。

航空旅(FlightGlobal)分析认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汉莎集团用41%的股权换来了对意大利航空市场的绝对控制,而天合联盟则用“战略误判”换来了欧洲市场的全面收缩。当航空业寒冬遇上资本寒冬,所谓的“联盟忠诚”不过是一张随时可以撕毁的废纸。而那些仍在相信“联盟合作”的中小航司,或许该醒醒了——在这个资本为王的时代,唯有掌握运力,才能掌握话语权。

(完)

编者: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公开信息,文中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航空业风云变幻,联盟重组仍在继续,下一场资本游戏的主角,又会是谁?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