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FlightGlobal)消息,2025年航空业开局,空客与波音两大巨头的一季度交付数据犹如一记重锤,砸醒了市场对航空业复苏的幻想。空客3月交付69架、一季度累计132架,看似稳健的数字背后,实则暗藏隐忧——同比7%的降幅,暴露出这家欧洲制造商在新年伊始便遭遇的供应链掣肘。波音同期交付41架、一季度累计130架,虽与空客旗鼓相当,但其背后是2024年历史性交付低谷的阴影。
空客:供应链枷锁下的挣扎
空客3月交付的69架飞机中,A321占近半壁江山,A320、A220等窄体机占比超九成,这本是符合其市场战略的布局。然而,同比9.5%的增长率与一季度7%的降幅形成鲜明反差,暴露出供应链的深层矛盾。CFM Leap发动机的短缺,已导致43架A320系列飞机完成总装却无法交付,另有70余架处于总装阶段。空客年初设定的820架交付目标,如今看来如空中楼阁——按现有进度,全年交付量或仅达660架,远低于市场预期。
空客的困境并非个例。Cirium数据显示,其一季度交付量仅占全年目标的16%,远低于历史平均的20%。尽管3月首飞数量增至53架,但发动机短缺的阴霾仍未散去。空客的"交付缺口"已从纸面数字演变为现实危机,如何突破供应链瓶颈,将成为其能否完成全年目标的关键。
波音:737MAX的逆袭与隐忧
波音3月交付的41架飞机中,737MAX占比超八成,显示出其"聚焦核心机型"的战略调整。然而,这家美国制造商的复苏之路同样充满荆棘。一季度交付量虽同比增长63%,但与2023年巅峰时期相比仍显疲态。更令人担忧的是,其737MAX交付中,近四分之一为库存飞机,这一比例虽较2月有所下降,但仍反映出产能爬坡的艰难。
波音的737生产计划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FAA的38架/月产能上限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另一方面,座椅供应问题导致787交付延迟,13架为汉莎航空定制的飞机至今未能交付。Cirium预测其全年交付量或达610架,这一数字能否兑现,取决于其能否在年中前突破产能瓶颈。
行业警钟:供应链危机下的生存法则
空客与波音的交付数据,折射出航空制造业的深层危机。发动机短缺、零部件供应延迟、认证流程冗长……这些问题已从个案演变为系统性风险。空客的A320系列与波音的737MAX,本是全球航空公司的"印钞机",如今却成为供应链危机的"放大器"。
两大制造商的应对策略,暴露出行业转型的阵痛。空客通过增加首飞数量试图"以时间换空间",波音则依赖库存飞机"拆东墙补西墙"。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或许能解一时之急,却难以根治供应链顽疾。
未来展望:暗夜中的微光
尽管一季度数据惨淡,但行业并非全无希望。空客3月首飞数量回升至53架,波音737产能爬坡至每月27架,这些数据表明,两大制造商仍在为突破产能极限而努力。更值得关注的是,737MAX 7的认证进程与787库存飞机的交付,或将为波音带来额外增量。
然而,这些微光能否照亮航空业的未来?答案仍充满不确定性。供应链的修复需要时间,地缘政治的冲击随时可能加剧,航空公司的需求复苏也远未明朗。空客与波音的交付战,不仅关乎企业命运,更折射出全球制造业在逆全球化浪潮中的生存智慧。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能率先突破供应链枷锁,谁就能在未来的航空市场中占据先机。而这场较量的结局,或将决定全球航空业未来十年的格局。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