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FlightGlobal)消息,得益于跨太平洋航线运力收缩和电商热潮的推动,南美货运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南美正悄然成为新的焦点。然而,在迈阿密召开的IATA CNS伙伴关系会议上,业内人士警告,这场供应链的重新洗牌不仅带来红利,也暗藏风险。南美航空货运的未来,既是机遇的盛宴,也是竞争与挑战的试炼场。
跨太平洋的“运力真空”与南美的崛起
全球供应链的剧烈调整正在重塑航空货运版图。由于关税壁垒和地缘政治因素,跨太平洋航线的运力正在收缩,货运需求开始向南美倾斜。IATA美洲区域副总裁Peter Cerda指出,拉美地区围绕电商增长的讨论已如火如荼。汉莎货运美洲副总裁Stephanie Abeler对此深有共鸣:“贸易航线的转移为南美市场带来了新的机会,尤其是那些我们之前未曾深耕的市场。”
电商的爆发式增长是这一转变的核心驱动力。从中国到南美的直飞货运航线正在增加,传统的美国中转模式逐渐被绕过。波哥大、利马、布宜诺斯艾利斯等南美枢纽正成为货运航空公司的“新宠”。然而,这一趋势并非单纯的利好,它正在引发全球货运网络的连锁反应。
运力转移的“蝴蝶效应”
达美货运总裁Peter Penseel一针见血地指出,运力向南美的转移将对整个航空货运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以往从上海飞往芝加哥的货机,可能因市场需求转向而改飞南美。这意味着北美市场的运力将出现空缺,而货机在北美可能面临“空载”窘境。“货机必须飞起来才能赚钱,”Penseel强调,“当它们转向南美或墨西哥,整个行业的供需平衡将被打破。”
这种“蝴蝶效应”让货运航空公司和货代企业不得不时刻保持警惕。Penseel建议,运营商需要每天多次监控运力分布,精准把握市场动态,以确保供需平衡。达美货运正投入大量精力,追踪全球货机部署的变化,以应对其他地区的需求波动。
南美本土航司的隐忧
对于南美本土航空公司而言,运力涌入既是机遇,也是威胁。拉美货运首席执行官Andrés Bianchi坦言,作为区域性航司,他们对需求波动的敏感度较低,但运力供给的快速变化却不容忽视。外资货运航空公司将货机从美国或亚洲调往南美,可能会挤压本地航司的市场份额,推高运价,甚至引发工资和运营成本的上涨。
美国货代协会执行主任Brandon Fried在会议间隙表示:“需求增加必然带来竞争加剧。把一架飞美国的货机调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或利马并不难,但如果南美市场吸引了更多投资,运价和成本压力将接踵而至。”他警告,南美可能重蹈美国多年来面临的运力过剩和成本膨胀的覆辙。
除了竞争压力,南美货运市场的快速发展还面临基础设施的掣肘。Bianchi坦言,机场货运设施、地面运输网络以及海关效率的不足,可能成为制约增长的瓶颈。然而,他对电商带来的机遇仍抱有乐观态度。拉美货运正积极调整航线网络,优化与亚洲和欧洲的衔接,以抓住电商货物的增长红利。
航空旅(FlightGlobal)分析认为,跨太平洋运力的收缩为南美带来了难得的窗口期,但随之而来的竞争加剧、运价波动和基础设施挑战,也让这片市场成为一柄“双刃剑”。对于南美航司和货代企业而言,成功的密钥在于敏锐的市场洞察、灵活的运力调配以及对基础设施的持续投资。在这场全球货运的博弈中,南美能否从“新宠”成长为“强者”,考验的不仅是战略眼光,更是执行力与韧性。
相关合作联系方式:FlightGlobal2028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