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了解,美国白宫宣布从 5 月 14 日起的 90 天内,针对价值低于 800 美元的邮寄电子商务商品,关税从 120% 大幅下调至 54%,同时原计划 6 月将固定费用翻倍的方案也被搁置。这一政策逆转,给美国中小企业及物流行业带来了一丝喘息机会,反映出白宫对高关税负面影响的重新审视,以及在国内外经济压力下的权衡。
虽说 54% 的关税依旧不低,但对于依赖跨境电商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借助 Shein 和 Temu 等电商平台的美国零售商而言,这一调整意味着成本压力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继续维持。不过,90 天的有效期过短,让企业难以据此制定长期战略,充满了不确定性。
政策调整引发的连锁反应
货运热潮:短期繁荣下的隐忧
关税下调后,跨太平洋货运市场迅速复苏。Rotate 数据显示,政策公布 24 小时内,跨太平洋航线运力环比激增 40%,48 小时内更是增长 49%。这清晰表明市场对政策变化极为敏感,货运需求短期内被迅速激活,航空公司和货轮运营商从中受益,此前因高关税业务萎缩的企业更是如此。
然而,这一激增背后也有隐忧。业内人士指出,短期运力爆发可能是企业在关税宽限期内加速囤货,以应对未来政策不确定性。卢森堡Cargolux首席执行官Richard Forson表示,中国电商平台可能借此机会将目光转向南美或中东等新兴市场,以分散风险。这种多元化策略反映出对美国市场长期稳定性的担忧,未来或许会重塑跨境电商和货运市场格局。
中小企业:喜忧参半
对美国中小企业来说,关税下调无疑是个好消息。疫情期间,他们本就受钢铁和铝关税冲击,高昂的电商关税更是雪上加霜。政策调整前,有企业主无奈表示供应商试探性提价,自己只能囤货应对,可一旦通货膨胀导致需求下滑,库存就会成为负担。如今关税减半,企业成本压力暂时缓解,得以继续运营。
但 90 天的政策窗口期让中小企业处境艰难。短暂的宽限难以支撑长期规划,企业要在库存管理、市场开拓和成本控制之间艰难平衡。而且,高关税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美国行动论坛主席、前共和党经济顾问 Douglas Holtz-Eakin 警告,当前关税水平百年未见,相当于大规模增税。这意味着即便政策有所缓和,中小企业生存环境依旧充满挑战。
▲美国行动论坛主席、前共和党经济顾问 Douglas Holtz-Eakin
经济预期:短期利好与长期隐忧
关税调整对美国经济整体影响显著。高盛在政策公布后上调 2025 年美国 GDP 增长预期 0.5 个百分点至 1%,并将经济衰退概率从 45% 下调至 35%,显示出市场对消费能力和供应链恢复的信心。不过,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短期利好掩盖不了长期风险。高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仍可能抑制投资和消费,拖累经济增长。
跨太平洋货运市场现状与未来展望
合同僵局:信任危机加剧
当下,跨太平洋货运市场的合同谈判陷入僵局。运输情报公司首席执行官 John Manners-Bell 指出,特朗普政府引发的政策不确定性,使货运代理和托运人都持观望态度。合同通常从 5 月 1 日持续到次年 4 月 30 日,可目前达成协议的数量极少,各方都在 “拖延时间”。他强调,政策风向不明朗,没人愿意被锁定在无法调整的合同中,保持灵活性成了企业唯一应对办法。
这种对灵活性的需求,让市场参与者更倾向短期协议或现货市场交易,却加剧了市场不稳定性。货运代理表示,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进一步放大了行业紧张情绪。关键时期,合作本应是行业渡过难关的基础,现实却是各方都在等待更明确信号。
旺季 or 衰退:市场前景未明
跨太平洋货运市场未来走势充满变数。John Manners-Bell 分析,如果美国经济避开衰退,特朗普政府减税政策刺激消费支出,2025 年可能迎来 “巨大的旺季”。但要是经济衰退,旺季就无从谈起,高库存水平还会进一步压制货运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2025 年初货运激增,很大程度是企业在 “解放日” 关税生效前集中囤货。这种 “抢跑” 效应虽短期内提升了市场表现,却为后续需求疲软埋下隐患。John Manners-Bell 警告,库存消化需要时间,旺季到来前货运量可能暂停。货运代理对特朗普政府避免衰退的能力信心不足,也削弱了市场对旺季的期待。
美国关税政策调整给跨太平洋货运市场带来短暂喘息,可 90 天缓冲期远不能消除行业不确定性。从中小企业到航空公司,从货运代理到托运人,都在政策波动中艰难求存。未来跨太平洋货运市场,可能因消费热潮迎来旺季,也可能因经济衰退陷入低谷。不管怎样,灵活性、韧性和合作都是行业前行关键。在全球供应链重塑浪潮中,只有主动适应变化,才能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新机遇。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