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输美商品征收“对等关税”。美方做法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严重损害中方的正当合法权益,是典型的单边霸凌做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关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法律法规和国际法基本原则,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有关事项如下:
一、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
二、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此次加征的关税不予减免。
三、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之前,货物已从启运地启运,并于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至2025年5月13日24时进口的,不加征本公告规定加征的关税。
在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看来,2025年4月,美国再次掀起了一场关税风暴。这一次,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贸易摩擦”或“谈判筹码”,而是一颗真正意义上的核弹——覆盖面之广、力度之猛、节奏之急,让全球航运与供应链行业为之一震。
特朗普政府日前宣布对一系列中国及其他国家进口商品加征高达50%的关税,最基础的起点为10%,但在短短数周内快速叠加,最终形成了某些商品高达80%甚至近100%的累计关税。这场看似“贸易保护”的政策,其实是对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一次系统性冲击。而受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深远的,便是跨境集装箱运输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从货主、货代,到班轮公司、码头、仓储、港航城市,无一幸免。
而这场风暴的中心,正在转动的,正是航运这个本已处于复苏脆弱期的全球命脉行业。
远超市场预期的极限施压
“这不是一颗炸弹,而是一场核爆。”Flexport首席执行官Ryan Petersen在面对客户的网络研讨会上直言不讳抨击美国。他不是在制造恐慌,而是道出了行业的真实情绪——震惊、愤怒、惶恐,以及越来越强烈的不确定性。
以一台来自中国的微波炉为例,累加各项关税后,其最终税负超过80%;而一块汽车保险杠的进口成本,则因97.5%的综合税率而几近翻倍。这不是“巧合”,而是系统性地、策略性地将整个供应链推向高成本的深渊。
更可怕的是,此轮关税措施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继过去两个月多轮贸易制裁之后的又一波加码。在企业尚未从前一轮震荡中恢复之时,下一轮冲击已扑面而来。美国不是在“谈判”,而是在通过“预设极限”重塑整个国际贸易话语体系。这种手法,对于不设防的企业来说,毫无还手之力。
集运市场的恐慌情绪:表象回暖,实质透冷
短期来看,航运需求或许不会立即断崖式下滑。由于大部分四五月的订单早已锁定,班轮公司、货代与货主仍在按部就班地处理既定计划。
然而,这只是假象。真正的危机将在第三季度全面浮现。Flexport高管Bernie Hart指出,这种多层次税负叠加的做法,正在改变客户的采购路径、市场投向乃至工厂布局。集运公司最依赖的中美航线、欧美航线将首当其冲。
Zencargo副总裁Michael Starr也警告称,班轮运营商的股票在公告次日迅速跳水,已经透露出市场对未来需求萎缩的恐慌。“我们正进入一个需求压缩期,不仅是对美国的出口,也包括其他国家的反制措施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这种政策震荡正在倒逼全球货主重构其供应链模型,而不是简单地“转嫁成本”。全球货代行业正感受到一种趋势:客户不再只是问“价格多少”,而是问“这个产品还能不能运?该走哪条路径?我们是否需要把工厂迁出中国?”
这不是简单的物流问题,而是全球制造版图与地缘政治交织下的生死选择题。
逆势中的生机:亚洲-欧洲航线或成下一个战略突破口
虽然美线市场蒙尘,但并非所有航线都陷入沉寂。事实上,亚洲至欧洲的航线或许正在迎来意想不到的逆风而上机会。
如果中美贸易链持续收紧,而美国本土消费降温,部分以中国为主要制造地的企业将不得不寻找新的市场,以分摊成本、转移风险。欧洲,尤其是中东欧新兴市场、非洲东部市场或成为替代出口对象。
航运业将需要重新审视市场格局:不再将“跨太平洋”作为唯一主战场,而是推动亚欧走廊的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区域内多式联运体系的建设,加快海铁联运、港口智慧化转型以及本地化仓配网络布局。
“这不仅是转向的问题,而是要提前五年看战略的问题。”一位头部航运集团副总裁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如果还在等关税结束、等待恢复正常,那就输了。”
全球供应链大洗牌:中国货代与制造企业的机遇
业内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的策略,正从贸易壁垒演变为一场全球制造业转移的推动力。中国企业面临的是“留”还是“走”的抉择——是继续承担高税压力下的低利润,还是主动出击,调整业务结构,外迁生产基地,寻找第三方中转,甚至打造新的国际品牌?
而对于中国本土的货代企业来说,这场冲击既是挑战,也是重构产业价值链的机会。
未来的赢家,不再是靠价格战抢单的传统货代,而是那些能提供供应链咨询、风险规划、税则解析和多国协调能力的全链路解决方案提供者。
在这一轮新周期中,只有主动拥抱变化、提升服务附加值、构建全球网络能力的企业,才能真正站稳脚跟,获得客户信任。Flexport创始人Petersen的一句话值得每一位从业者深思:“当世界剧变之时,正是你战胜对手的最大机会。”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不是一次短期的政策尝试,而是一种试图改变全球经济规则的激进实验。对航运人而言,这既是一次周期性危机的开端,更是一次战略转型的窗口。
我们正处于全球巨变的时代:供应链地缘化、物流金融化、产业数字化,所有变量都在汇聚,而唯一不变的,便是“变”本身。
航运企业、货代、制造工厂,若想在这场巨变中生存并突围,必须跳脱传统“低价+规模”的思维陷阱,真正构建全球视野下的系统竞争力。
危机,是大者恒大的加速器;更是后来者弯道超车的唯一契机。巨变之下,主动出击,胜者为王,败者出局。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