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机遇!中国石化成立50亿氢能基金

2025年05月22日 09:21 来源:石油Link

氢能有多重要?

它是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最具潜力的清洁二次能源,更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能源。

1747876772568434.jpg

近日,为了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中国石化联合山东的国有企业成立了新基金——朝阳氢能新动能创业投资基金(烟台)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基金的出资额为5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咨询。对于氢能产业而言,这会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新基金出炉

天眼查信息显示,该基金公司有5个参股企业。其中,中国石化资本出资24.49亿元,占比48.98%;烟台国泰诚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出资占比25%;山东省新动能绿色先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占比25%。

此外,朝阳氢能投资咨询管理(山东)有限公司(出资占比1%)、中石化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占比0.02%)也参与其中。

中国石化资本是中国石化旗下专业投资管理机构,其直接或间接投资的氢能相关企业已超10 家,业务覆盖氢能产业链各环节。

例如,徐工汽车的氢燃料电池车,科润新材料的质子交换膜、浙江蓝能的储氢瓶、中科富海的液氢设备、舜华新能源的供氢系统、加氢站等。

1747876802362498.jpg

烟台国泰诚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山东省新动能绿色先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均为山东省属国有企业。

烟台国泰诚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是烟台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聚焦新能源、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融资解决方案,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山东省新动能绿色先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则重点布局绿色低碳、新能源、高端制造、环保科技等领域,推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

山东省曾表示,新基金重点围绕氢能产业链制、储、输、加、用上下游及周边相关核心技术、关键材料及重要项目进行投资,着力打造氢能产业投资生态链闭环。

这也就意味着山东将要借助中国石化在氢能领域的优势,进一步推动省内氢能产业发展,打造中国氢能产业高地。

氢能痛点,也是突破的关键点

该基金的核心目标是突破氢能产业的核心技术与关键材料。这正是当前氢能产业的发展痛点,也是新基金的主攻方向。

氢能产业链涵盖氢气的“制、运、储、加、用”全部环节。目前来看,阻碍氢能产业大规模商用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材料依赖进口、技术存在短板和成本居高不下。

材料方面,质子交换膜、碳纸、催化剂等关键核心材料严重依赖进口。

例如,质子交换膜是燃料电池的“心脏”,高度依赖美国杜邦公司、日本旭化成等国际企业。

工信部在《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年版)》中曾将质子交换膜列为“亟待突破的新材料”。

这些核心材料的缺失,不仅推高了成本,更威胁到产业链安全。

在氢能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也是一大制约因素。

1747876830265515.jpg

比如,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在耐久性和功率密度方面与日本丰田仍有明显差距。

液氢储运的技术方面也存在着大规模氢液化效率低、液氢长期存储损耗高、运输环节缺失等众多问题。

对比国际上液氢槽车运氢连续行驶里程超1000公里,我国国产的液氢槽车行驶里程不足800公里,容积也更小。

制约氢能产业大规模商业化的因素中,成本居高不下也是重要因素。

以氢燃料电池重卡为例,购置成本比柴油车高出60-80万元,即便考虑运营成本优势,投资回收期仍需5年以上。

突破材料、技术、成本三大瓶颈是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唯有这样,才能让氢能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应用,达成能源转型的终极目标。

为什么是山东?

全国都在发展氢能,中国石化为何独选山东?这其实是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考量。

山东产业基础雄厚。山东省是全国拥有完整氢能产业链的省份之一。

上游有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山东能源集团等氢气生产企业,中游有潍柴动力、东岳集团、奥扬集团等核心装备制造商,下游则形成了济南、青岛、潍坊三大应用示范区。

据统计,山东省内氢能相关企业超过180家,具备极强的产业链完整度。

其中,潍柴动力在燃料电池系统国内装机占比达30%以上;东岳集团在质子交换膜领域全球市场份额已经占一成以上;奥扬集团则是国内储氢瓶头部企业。

山东政策支持力度空前。作为全国的“氢进万家”示范省,山东先后出台《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设立20亿元氢能专项财政资金。

山东的氢能市场逐步打开。截至2024年8月,交通领域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2041辆,涵盖公交、物流、重卡等多场景。建成加氢站38座,居全国第二。

此外,青岛港、烟台港等优良港口便于液氢进出口,胜利油田枯竭油气藏可改造为大规模储氢库。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仅焦化行业年副产氢就达30万吨。

山东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大,拥有消纳需求。发展绿氢是解决新能源消纳,建设新型能源系统的关键。山东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25亿千瓦,其中光伏装机居全国首位,风电装机居全国第五。

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装机量大,就意味着调峰压力也大。《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指出,随着光伏快速发展,在午间光伏大发时段,新能源集中出力特征愈发明显,消纳压力与日俱增。

《方案》还提出,聚力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全力保障新能源高水平利用。

对中国石化而言,选择山东可借助其完备的氢能产业基础,培育新的氢能领域投资标的,巩固自身在氢能领域的领先地位。

对山东而言,通过基金招商可招引具备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整合及产业化生产能力的氢能企业落地,进一步放大氢能产业培育支持力度,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