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消息,本周,全球主要东西向深海航线的即期汇率持续下滑,尽管跨太平洋航线通过广泛实施停航暂时避免了运价的全面崩溃,但整个航运市场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诸多不确定因素如同阴云般笼罩着行业的未来发展。
从具体数据来看,Drewry世界集装箱指数(WCI)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上海 - 洛杉矶航线本周周环比跌幅虽仅为 1%,收于每 40 英尺 2590 美元,但持续的下跌态势仍让市场参与者感到担忧;上海 - 纽约航线的跌幅更为显著,达到 3%,收于每 40 英尺 3500 美元。在业内货运代理与 the Loadstar 的交流中得知,航运公司 4 月份的一般运价上涨(GRIs)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每 40 英尺仅小幅下降约 300 美元 。若将规模较小的航运公司排除在外,其在中国以外的现货价格已降至 1550美元至 1600 美元之间。一位货代坦言:“大量的跨太平洋东行空白航班达到了承运商的期望 —— 使运价不至于完全下跌。” 然而,围绕本月宣布的 GRIs 和 PSS(旺季附加费),市场仍存在诸多疑问,这些费用究竟能否维持,还是会在市场压力下被削弱,成为了业内人士心中的 “大问号”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这些(费用调整)或多或少都是乐观地宣布的,以防关税取消,或者来自东南亚的产量相当高。如果没有任何变化,我们预计这些协议要么不会生效,要么被削弱。”
相较于跨太平洋航线,亚欧贸易航线的运价跌幅更为明显。上海 - 鹿特丹航线上周下跌 5%,收于每 40 英尺 2202 美元;上海 - 热那亚航线也下跌 4%,至每 40英尺 2889 美元,这已经是亚欧航线价格连续第三周下跌 。有坊间报道称,为了争夺货运资源,航运公司不断提供低于市场水平的现货价格折扣,其中马士基表现得尤为激进,其船舶的市场价格低至每 40 英尺 1400 美元至 1450美元 ,其他公司的价格在 1550 美元至 1650 美元之间,即便最高端的价格也仅接近 1750 美元至 1850 美元。在运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航运公司纷纷采取措施应对,宣布的空白航班数量不断增加。eeSea 班轮数据库本周指出,MSC 似乎已经关闭了 “陷入困境的独立” 亚洲 - 地中海凤凰号服务,该服务实际上已停止运营。在经历了几周不稳定的调度调整后,MSC 暂停了这一计划,这也让人们对 MSC 取代前 2M 亚得里亚海地中海环路的可行性产生了更多质疑。不过,eeSea 分析认为,取消这项服务短期内可能不会对运价产生明显影响,因为 “凤凰服务自成立以来一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缺乏船舶承诺,再加上开始日期的不断修订,表明 MSC 从未完全运行过这个循环”,但同时也不排除未来市场状况改善时该服务恢复的可能性。
深入分析当前航运市场的现状,不难发现其背后隐藏着诸多复杂因素。从需求端来看,全球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严重抑制了货物运输需求。关税政策的变动使得贸易商在安排货物运输时更加谨慎,许多企业减少了货物的进出口量,直接导致航运市场的货源不足。在供给端,尽管航运公司通过实施空白航行来调节运力,但过去几年新船交付量的积累使得整体运力仍然处于过剩状态。当需求无法匹配供给时,运价下跌便成为了必然趋势。
对于航运公司而言,当前的市场环境充满了挑战。运价的持续走低直接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一些小型航运公司可能面临着生存危机。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部分公司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而对于大型航运公司,虽然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但也难以独善其身。它们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调整策略,通过优化航线布局、降低运营成本等方式来维持运营,但这些措施能否取得理想效果,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认为,当前的困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市场的低迷促使航运公司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例如,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投入,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探索新的业务领域和合作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运价的波动也提醒着整个行业,需要建立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市场机制。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加强引导和监管,促进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避免市场的过度无序发展。同时,企业自身也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全球主要东西向深海航线运价的持续下降,反映出当前航运市场的复杂与艰难。尽管跨太平洋航线通过停航暂时缓解了运价崩溃的危机,但整个行业要走出困境,仍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变革中谋求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迎来航运业的下一个春天。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