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旅(FlightGlobal)消息,中国银行集团旗下的飞机租赁公司中银航空租赁已向空客和波音订购了 120 架飞机,其中分别订购 70 架和50 架各自最畅销的窄体飞机系列。
3月31日, 空客与总部位于新加坡的飞机租赁商中银航空租赁宣布,中银航空租赁已订购70架 A320neo 系列飞机,并包含改装成A320neo系列其他型号飞机的权利。
3 月30 日, 波音公司 宣布中银航空租赁新增 50 架 737 MAX 8 确认订单,使订单量增至 139 架(未完成订单)。据中银航空租赁称,目前该公司已与全球 15 家航空公司签订了 69 架 737 MAX 8 和 737 MAX 9 飞机的经营租赁协议。
破局者的"双碳"阳谋
在航空业碳减排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中银租赁的订单结构颇具深意。70架A320neo与50架737 MAX 8的组合,恰似航空减排技术的"AB面":前者凭借空客引以为傲的"鲨鳍小翼"和CFM LEAP-1A发动机,在燃油效率上较上一代机型提升20%;后者则通过波音的"先进科技翼尖"和LEAP-1B引擎,将单座油耗成本压低15%。这种"双保险"式的采购策略,实则是为航空公司量身打造的减排解决方案——在IATA要求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倒逼机制下,租赁方主动承担起技术筛选器的角色。
更深层的棋局在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银租赁公告中"计划交付至2032年"的时间窗口,恰好覆盖中国民航局"十四五"规划中要求的机队结构转型关键期。当国内航司面临老旧737NG机队(平均机龄12.7年)的退役潮时,这批新世代飞机将成为衔接传统燃油机型与未来氢能飞机的战略支点。这种前瞻性的资产布局,恰似在航空金融棋盘上落下的关键一子。
全球租赁市场的"中国算法"
120架订单背后,是中资租赁商对全球航空产业链的深度重构。当国际同行还在纠结于"买空客还是波音"的二选一难题时,中银租赁用均衡配置给出了更具东方智慧的答案——既保持与波音的传统合作惯性(现有69架MAX系列在租),又强化与空客的战略黏性(累计订单突破700架)。这种"双核驱动"模式,实则是基于中国民航市场独特需求的精准解码:国内支线网络需要737 MAX的短跑道性能,而国际干线又依赖A320neo的宽体客舱布局。
更值得玩味的是订单背后的金融腾挪。公告披露的"转换权"条款,堪称租赁业的期权思维典范——允许在交付前将部分订单转换为同家族的衍生机型(如A321XLR或737 MAX 10)。这种灵活性不仅规避了技术路线风险,更在飞机残值管理层面预留了操作空间。当全球租赁商还在用Excel表格计算现金流时,中资机构已学会用金融衍生品思维经营飞机资产。
航空金融版图的"东升西渐"
航空旅(FlightGlobal)分析认为,中银租赁的超级订单,恰似一面照见全球航空金融权力转移的棱镜。当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统计显示中国租赁商管理着全球25%的民航机队时,这场采购案已超越简单的商业行为,成为重塑行业规则的战略宣言。更耐人寻味的是,此次订单中高达40%的飞机将采用美元融资——这种货币选择既规避了人民币波动的风险,又巧妙利用了美联储降息周期的资金成本优势,展现出中资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娴熟操盘能力。
在ESG(环境、社会与治理)投资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中银租赁的订单结构堪称教科书级的绿色投资案例。当欧洲租赁商还在为航空税争论不休时,中资机构已通过技术代际差构建出绿色资产护城河。这种战略远见,或许正是中国航空金融力量从"参与者"向"规则制定者"跃迁的关键密码。
当滨海湾的夕阳为波音和空客的订单簿镀上金边时,中银租赁的120架订单早已在航空业的未来图谱上勾勒出新的坐标。这不仅是两家飞机制造商的订单竞赛,更是全球航空金融版图的权力重构——中国租赁商正在用资本与战略的双重杠杆,撬动整个行业的转型支点。在这场静水流深的博弈中,东方智慧正在书写航空业的新叙事。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