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消息,近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盟友(OPEC+)正考虑推迟原定于2025年4月启动的月度增产计划。
原计划中,OPEC+拟自4月起每月增产12万桶/日,目标在2026年底累计恢复220万桶/日的产量。然而,按照OPEC+的代表所说,目前全球石油市场依然“太脆弱”,无法恢复生产。这一表态透露出OPEC+面对的现实压力:全球需求的不确定性、石油价格的波动,以及各成员国在收入和财政上的巨大差异,都使得这个原本希望通过增产来平衡市场供需的计划,变得充满挑战。
OPEC+内部的分歧也是推迟决策的重要因素。尽管有一些成员国急切希望通过增产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在美洲和中东地区的新供应源不断崛起的情况下,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等核心成员则更加谨慎,担心过度增产会导致油价再次暴跌,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市场过剩。正如某匿名代表所言,“我们必须避免走入过去的错误,现在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
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Alexander Novak)则否认内部已就推迟增产展开正式讨论,称“时间表仍保持不变”。分析指出,沙特与俄罗斯作为OPEC+核心领导国,需在未来几周协调分歧,最终决定或于3月初公布。
特朗普的呼吁无疑为这一切增添了复杂性。在其第一任期内,特朗普曾多次施压欧佩克,要求其降价以支持美国的能源消费者。此时,他再次公开要求OPEC“降低油价”,并强调这一举措对全球经济复苏至关重要。然而,当前的市场环境与特朗普的期望完全背离。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数据,全球石油供应即便保持现状,也将出现每天高达45万桶的供给过剩。而目前油价在每桶74美元的水平,对于许多欧佩克成员国而言,依然过低,无法满足其政府的财政需求。
例如,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国家,依赖于油价较高的水平来平衡预算赤字。如果油价持续下跌,这些国家将面临财政压力,并且可能不得不削减公共开支,从而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与其一味迎合美国的政治需求,OPEC+更倾向于维护一个相对稳定且可持续的油价区间,以保证长期的财政健康。
事实上,OPEC+的困境不仅仅是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更深层次的挑战在于全球石油市场的供需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以及美洲新供应的增加,正在不断削弱OPEC+的市场份额。随着美国页岩油的崛起和加拿大等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供应量增长,欧佩克+逐渐发现,其之前引领的全球供应格局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摩根大通和花旗集团的预测,油价可能在2025年底前跌至60美元,预示着市场对石油的需求将继续疲软。尤其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以及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OPEC+的传统增产战略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结构性”挑战。
OPEC秘书长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强调,未来的决策将优先考虑“长期影响”。他警告,当前市场的不确定性来源于多个方面,包括美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贸易关税,以及全球能源市场的波动。OPEC+的关键任务是避免过度反应,并且要考虑到油价波动可能带来的市场失衡——尤其是在供需基本面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的情况下,盲目增产只会加剧不稳定性。
OPEC+的推迟决定虽然在短期内可能让市场喘息,但长期来看,全球石油供应和价格的波动依然是不可避免的。面对特朗普政府的压力、市场供需的变化以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OPEC+必须在稳定和灵活之间找到一条平衡之道。只有通过更加精准的市场判断和有效的策略调整,OPEC+才能够在未来的能源市场中重新占据主导地位,而非被迫陷入不断的妥协与短期应对之中。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