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消息,2025年4月29日,中远海控(601919)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业绩,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579.60亿元,同比增长20.05%;营业成本人民币422.83亿元,同比增长8.66%;实现息税前利润(EBIT)人民币165.78亿元,同比增长66.17%;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32.30亿元,同比增长72.2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116.95亿元,同比增长73.12%。
此外,集装箱航运及港口业务保持稳健态势。其中,集装箱航运业务完成提单箱量648.1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53%,实现航运业务收入人民币558.83亿元,同比增长20.07%;码头业务完成总吞吐量3574.8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48%,实现码头业务收入人民币27.67亿元,同比增长16.06%。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远海控(601919)在公告中指出,该公司财务状况健康,抗风险能力强。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率进一步降至41.9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人民币150.62亿元,同比增长69.49%,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达到人民币1866.99亿元。
另外,中远海控(601919)强调该公司高度重视股东权益的维护。报告期内,每股收益0.74元,同比增长76.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2441.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3%。年度分红及新一轮回购工作稳步推进。
除此之外,中远海控(601919)以务实举措做好价值回报。为切实维护公司价值和股东权益, 2025年4月,公司发布新一轮回购方案,截至4月29日,已累计回购A股股份4,324.44万股,耗资约6亿元人民币。在此次回购之前,公司自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已累计回购A股和H股合计约38.94亿元人民币,所回购股份均已注销。上述举措充分彰显了公司推动股票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相匹配的决心。
自2025年以来,中远海控持续推动“集装箱航运+港口+相关物流”一体化发展,全球通道建设稳步拓展、数字智能和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客户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股东回报举措扎实推进。
事实上,随着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的新港口费用政策即将生效,全球航运业迎来了一场新的风暴。原本草案中的严苛提案让各大航运公司倍感压力,但最终版本的“缩水”方案为大多数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然而,对中国的航运企业,特别是中远海运集团与招商局集团而言,这场风暴带来的挑战尤为严峻。
非常微妙的是,就在4月28日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 (BlackRock) 减持了美国美森(Matson)的股份。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一次量变的调整,更是一次质变的信号。这场资本动作背后的逻辑,远比表面数据更加复杂,也昭示着未来航运业将经历一场深刻的结构性调整。
自2020年疫情引发航运超级周期以来,全球航运市场经历了爆炸性增长。但进入2024年,随着供需失衡、租金回落、运价下行已成常态,航运股的盈利拐点初现。因此,BlackRock此番减持,既是短期盈利兑现,也是对未来系统性风险的提前布局。
另外,纵观全球资本市场,大型资产管理机构正系统性地撤出航运板块,理由无外乎三点:
1、估值高位,回报递减。疫情期间暴利难以持续,运价高点回落,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2、政策风险上升。全球化退潮,贸易摩擦频发,港口拥堵、航线中断等突发事件频率飙升。
3、行业周期走向调整。新船交付高峰即将到来,市场供给过剩隐患加剧,进入新一轮下行周期几乎已成共识。
换言之,贝莱德 (BlackRock) 此番操作,似乎正嗅到了等待中国反制措施出招前的CD时间。
可以说,全球航运与贸易格局的变革已悄然拉开帷幕,特朗普关税政策究竟会将世界经济带向何方,各方又将如何在这场风暴中寻找破局之道,值得所有人持续关注。航运业和贸易从业者更需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积极调整战略,以应对这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尽管贸易战带来了短期的市场不确定性,但航运公司仍在试图从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尽管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使得航运市场的波动加剧,
航运分析师拉尔斯・詹森也表达了类似担忧,他强调尽管航运公司和托运人正积极寻找绕开关税的方法,但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他特别提到,为迎接旺季,大量空集装箱已安置在中国,这极有可能引发亚洲其他地区出现本地化设备短缺的问题。这不仅会打乱现有的物流节奏,还可能进一步推高运输成本,让本就复杂的局面雪上加霜。
不过,据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了解,中远海控(601919)在今晚的公告中表示,该公司全球通道建设持续深化。第一季度,中远海控在全力推进海洋联盟DAY9产品及非联盟产品上线的同时,陆续推出中国至南美WSA3和WSA5航线以及中缅快航、欧洲-西非等航线,并复航远东-西北欧AEU7航线,全球航线均衡布局持续深化。伴随对干支航线的持续投入及陆海一体化通道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关键枢纽港服务能级持续提升,钱凯码头正成为促进亚拉贸易的新引擎、阿布扎比码头正成为客户布局中东地区的首选项。报告期内,集装箱航运业务和码头业务均实现稳健增长。
全链服务驱动价值增长。公司致力为客户构建安全、韧性、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经过两年多的投入建设,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第一季度,为行业客户推出“整列直达+海铁衔接”方案,为中小微客户推出“拼箱”定制化解决方案,为海外客户推出“前置销售+属地化服务”创新模式,实现了从仓储管理、海运协同到终端市场响应的无缝衔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除海运以外的供应链收入达到人民币108.54亿元,同比增长14.39%。
另外中远海控(601919)指出,展望未来,集装箱航运业仍将面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地缘政治、红海局势以及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等因素持续影响全球货流结构,同时,环保减排新规将为航运业带来新的发展。基于此,中远海控将围绕自身“以集装箱航运为核心的全球数字化供应链运营和投资平台”的定位,密切关注全球客户需求动向,坚持以前瞻和系统的研判,持续优化全球资源布局,通过数字智能、高效运营、绿色低碳、生产关系优化等,沉着应对挑战,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努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而据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了解,除了关税的直接冲击,美国对中国关联船舶征收的港口费,也将成为影响集装箱市场的关键变量。Drewry预测,一旦关税于 10 月生效,中国运营商在上海和洛杉矶之间的运输费用将增加 19%,而拥有中国制造船只的其他运营商,运输成本也将高出 7%。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商务部宣布未来三年内这些费用还将持续增加。到 2028 年 4 月,若政策持续,中国运营商在上海至洛杉矶航线上的运输费用预计将飙升 53%,拥有中国船只的非中国运营商也将面临 13% 的成本增长。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是对中国航运企业的沉重打击,也将深刻改变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竞争格局。
换角度来看,全球贸易战的影响尤其在东南亚国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高盛最近下调了对亚洲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预期,尤其是那些以出口为导向的较小经济体,这些国家受关税风暴的影响最大。例如,越南的2025年GDP增速预计将降至5.3%,远低于此前的6.5%。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增长预期也相应下调,显示出这一地区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下的脆弱性。
业内人士指出,从全球贸易和国际关系的宏观角度来看,贸易战和美国的霸权行为都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稳定发展。贸易战导致全球贸易成本上升,阻碍了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破坏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协同效应。而美国在国际航运领域的霸权要求,也可能引发更多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全球能源和商品的运输安全。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的情况下,各国应秉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原则,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共同维护国际航运秩序和全球贸易的稳定。
另一方面,面对如此复杂的市场环境,航运公司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低增长和高不确定性的环境中寻找到生存和发展的突破口。无论是通过技术创新,还是通过优化运营和调整船队规模,航运公司必须在成本控制和市场适应能力之间找到平衡。
此外,航运公司还需要在全球供应链重组的大背景下调整战略。随着国际贸易规则的变化,特别是贸易战的持续影响,航运公司需要关注全球航运网络的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提升在全球市场中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事实上,航运市场永远不缺乏变数,任何突发的全球性风险、经济政策的调整,或是地缘政治的动荡,都可能改变这一趋势。因此,船东和投资者需要时刻保持警觉,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要准备好应对潜在的挑战。
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分析认为,当前航运公司最重要的仍然是要有足够的战略远见。无论是在资本运作、航运路线布局,还是在客户关系和服务创新方面,航运公司都需要提前布局,在全球航运业面临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的缩影。从贸易战的阴影到市场供需失衡,从盈利预期的下滑到现金流紧张,航运行业正在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期。在这一波市场震荡中,航运公司能否找到应对之策,既考验其短期反应能力,也考验其长期战略眼光。
可以说,对于航运业而言当下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但也蕴含着无尽的机会。航运业的新周期已经到来,特朗普政府的港口费用政策无疑是对全球航运业的巨大冲击。无论是短期的航运网络调整,还是长期的战略转型,都要求航运公司在变动中找到应对之道。尽管目前看,当前的游戏规则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但百年航运企业什么风浪没有见过?航运业注定能够在新常态下找到新的商业机会,开辟出一条更加多元化、全球化的航运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