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消息,近日备受行业关注的纵腾网络成功借壳绿康生化(002868)成为A股上市公司绿康生化的控股股东。
换言之,此举标志着纵腾集团的资本化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也彰显了其在航运和供应链领域深耕多年的战略眼光和布局。这一成功不仅意味着纵腾完成了资本市场的蝶变,更意味着它将有更强的资本支持去应对未来供应链变局中的挑战。
资料显示,纵腾集团2024年实现营收271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1.2亿元,利润率约为4%。福建纵腾网络作为其核心子公司,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福建福州,专注于跨境电商物流与供应链服务,定位为“全球跨境电商基础设施服务商”,业务覆盖海外仓储、专线物流、国际快递等多个领域,在跨境电商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纵腾的成功不仅仅是一次企业操作层面的突破,更是在全球供应链和国际贸易格局变动中,灵活应对的战略体现。当前,全球供应链正面临空前的压力,尤其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与关税战不断升温。与此同时,纵腾的成功无疑也是在这场供应链“战争”中获得了先机,能在未来的多重挑战中占据有利位置。
此外,4月28日纵腾集团在官方公众号中表示,中国制造依旧占据美国消费品进口供应链核心地位。2024年美国前20大类进口商品中,中国商品在美国海运进口商品占比中仍高达38%。其中15个门类占比超过30%。玩具、电子等类目市占率稳居70%以上,中国的供应链从原材料、半成品到成品都不乏处于绝对市场份额垄断地位的企业或细分赛道。在价格、规模、产品丰富度、交付时效能力仍具深厚护城河。
供应链区域化:迎接库存持久战的挑战
在2025年,全球供应链的区域化趋势愈发明显,而这场变革的核心本质是“库存持久战”的考验。从美国对中国经济承压的底线测试,到中国反向对抗美国在通胀和商品库存上的极限,这一切都预示着供应链将经历一场持续的压力测试。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够在长期的库存压力下坚持得更久,谁就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纵腾所采取的策略,显然是在这样一个全球性压力测试中找到了自己的突破点。其对供应链区域化的精准判断,使得它能够应对未来几乎注定的库存战。从目前的格局来看,这场持久战可能会贯穿整个2025年,直到2026年甚至更久。
中国制造的核心地位:美国市场仍需依赖
尽管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系列变革和动荡,但中国制造依旧占据着美国消费品进口供应链的核心地位。据统计,2024年美国前20大类进口商品中,中国商品占美国海运进口商品的比重仍高达38%。其中,玩具、电子等类目的市占率稳居70%以上,这些商品的供应链在中国具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垄断地位。
这种深度的依赖关系意味着中美两国在供应链上的相互依赖度极高。关税战虽然让两国制造商和零售商面临压力,但在库存管理和价格表现上,双方的博弈将成为未来数年全球贸易形势的重要风向标。尤其是美国库存的压力和价格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制造商的生产与出口策略。
纵腾集团在公众号号推文中指出,近几年,高利率下美国传统零售商企业纷纷采用高周转策略,压低库存。本来库存低这个优点阴差阳错成了关税战暴击的弱点。美国大小零售商都面临两难选择:继续补货用含了高关税的商品铺满货架,还是让货架空空荡荡,同时还要面对高度不确定的零售预期。
亚马逊科技零售平台2024一整年都在大规模储备现金,Q4达到创纪录的近800亿美元。但亚马逊似乎并没打算现在用现金增加库存,甚至放弃了部分自营采购的高关税货物。而沃尔玛、Costco、家得宝等传统零售商由于高利率,纷纷资金去杠杆,降低银行贷款。手持现金4年内下滑30–80%,没有多余资金支付高额关税。“高成本 vs 空货架”正在撕扯着绝大多数的零售商、进口商、品牌商。
在“没钱、缺货”的双重压力下,零售商还面临零售增长不确定的前景,博弈空间日益收窄。结合3月零售数据来看,美国零售消费显示结构分化:除了汽配、建材、体育品类表现良好;家居、服装,健康护理销售增长乏力,甚至负数。
而90天豁免给了这些零售商难得的供应链喘息的窗口期,可以马上安排开学季商品出货,并尽快将下半年旺季商品采购下单,争取在6-7月出货。供应链上下游均面临巨大挑战,进一步推动了零售商提前备货,虽赢得了短期缓冲,但零售商仍面临系统性挑战,GS风暴之后,整个零售版图或许有大变样也未不可知。
库存战:纵腾的供应链“预测模型”
纵腾集团通过长期跟踪美国零售库存波动,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预测模型。这一模型通过“美国进口货柜量”来预测一个月后的“美国批发/零售库存增长”,并结合零售销售增长情况,计算出“库销比”这一关键数值。库销比不仅可以揭示类目短缺风险、库存承压和现金流压力,它还是预测补货节奏和库存变化的关键指标。
在这一模型的指导下,纵腾能够准确把握美国市场的库存健康状况,及时预测未来供应链的变化趋势。对于中国制造商和跨境电商卖家而言,关注“库销比”这一数值,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库存策略,提前应对市场可能出现的波动。
美国进口货量跌至新低:供应链缺货即将到来
根据NRF的预测,2025年下半年美国进口货运量将下降20%,而全年降幅或达到15%。更为严峻的情况是,美国进口集装箱在“对等关税”宣布的那一周,跌至50万TEU,已回落至近两年的最低点。同比增长的态势预计将在4月提前结束,比原本的预期提早了一个月.
这一变化表明,美国零售批发库存的增速将在4月达到顶峰,随后开始放缓。结合中国与东南亚的出货数据判断,美国的库存将在5月出现首轮缺货拐点,部分进口类目将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电子产品、手机、计算机等品类,原本受益于敏捷型供应链的商品,在库存压力下将最先承受冲击。
美国零售商的自救:供应链承压的无奈
面对库存压力,美国零售商和批发商虽然积极进行自救,但他们依然无法摆脱供应链承压的局面。事实上,这场“库存战”是一场错误的战争,它发生在全年备货的关键时刻,扰乱了本已紧张的资金和库存节奏,削弱了市场信心,打乱了补货节奏。
虽然美国零售商在1月到2月已经提前进口了超过4000亿美元的商品,以应对潜在的关税变化,但这种备货措施并未能完全解决库存问题。尤其是在备货周期较长的品类,随着时间的推移,库存的压力逐渐增加,很多商品的补货节奏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对于零售商而言,他们面临的困境是选择继续补货并承受高关税,还是让货架空空荡荡,任由市场的供应缺口不断扩大。在“缺钱”和“缺货”的双重压力下,零售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窄,如何在未来的大规模供应链波动中保持竞争力,将是他们最紧迫的挑战。
在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看来,对于中国的跨境电商卖家和制造商来说,在这场漫长且复杂的供应链战争中,如何调整策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才是赢得未来的关键。美国市场虽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但仍然是全球最为重要的消费市场。具有品牌影响力、创新能力和多渠道运营能力的企业,将能够在这场库存战中脱颖而出。
另在高关税的压力下,卖家不能再单纯依靠“囤货”来应对市场需求波动,而是要更加注重库存管理的灵活性和精准度。面对可能出现的物流堵塞和库存短缺,卖家需要做好充足的发货准备,甚至考虑提前备货到其他地区,以规避未来的供应链风险。随着库存压力的增加,零售商和供应商的现金流面临严峻考验。卖家需要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变化,合理调配资金,确保能够应对未来更为剧烈的供应链波动。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不断加剧,供应链的变动将带来更多复杂的挑战。未来,中国制造业和跨境电商将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市场格局,如何在这场“库存战”中脱颖而出,仍然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于那些能够灵活应变、快速调整战略的企业来说,他们将在这场漫长的供应链战斗中,赢得最终的胜利。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