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消息,2025年美国当地时间4月17日(北京时间4月18日凌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宣布将采取了有针对性的行动,旨在恢复美国造船业,并应对中国为主导海事、物流和造船业而采取的不合理行为、政策和做法。这些回应行动是在长达一年的301条款调查之后采取的,其中包括USTR召开了为期两天的公开听证会,听取了近600条公众意见,并咨询了政府机构专家和USTR批准的顾问。
格里尔大使(Ambassador Greer)表示:“船舶和航运对美国的经济安全和商业自由流通至关重要。特朗普政府的行动将开始扭转中国的主导地位,应对美国供应链面临的威胁,并释放出对美国制造船舶的需求信号。”
这些行动兼顾了采取行动的必要性和减少对美国出口商干扰的重要性。这些行动将分两个阶段实施:
前 180 天的适用费用为 0 美元。
(1)第一阶段,180天后:
(2)第二阶段行动三年内不会发生:
此外,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正在根据总统的海事行政命令,就对岸边起重机和其他货物装卸设备征收的拟议关税征求公众意见。
值得注意的是,USTR在行动设计上刻意避免了对美国出口商的直接冲击。首阶段180天的“零费用”缓冲期,以及三年后才启动的第二阶段措施,显示出美国既想展示强硬姿态,又不愿立即引发供应链混乱。这种“平衡术”反映了美国国内的复杂考量:一方面,工会
和制造业利益集团要求保护本土产业;另一方面,依赖全球供应链的零售商、能源企业等则担忧成本上升和市场动荡。
中国的航运崛起:实力与争议并存,从“世界工厂”到“航运大国”
中国的航运与造船业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中国制造”战略的自然延伸。自2000年代以来,中国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政策支持及国有企业整合,逐步构建了全球领先的造船与航运体系。根据国际船舶登记数据,2024年中国造船业占全球新船订单的近60%,集装箱船、散货船及特种船舶领域均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中国港口(如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吞吐量前列,港口设备制造商如振华重工(ZPMC)几乎垄断了全球船岸起重机市场。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中国政府对战略产业的精准布局。《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造船与海运列为重点领域,通过补贴、税收优惠及低息贷款支持企业扩张。
美国的战略算盘:重振造船业的雄心与现实,造船业的“美国梦”
USTR的行动核心目标是重振美国造船业。曾经,美國是全球造船业的霸主,二战期间其船厂以惊人速度生产“自由轮”(Liberty Ships),支撑了盟军的胜利。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造船业因成本高企、效率低下及政策支持不足,逐渐丧失竞争力。2024年,美国在全球商船建造市场的份额不足1%,主要依赖军船订单维持船厂运营。
特朗普政府将造船业视为经济安全与国家竞争力的象征。USTR的行动通过关税与限制,试图为美国船厂创造市场需求,同时吸引资本回流。然而,这一“美国梦”面临多重挑战:
成本劣势:美国造船成本远高于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例如,一艘标准集装箱船在中国建造的成本约为美国的三分之一。
技术与人才断层:美国船厂长期专注于军船建造,商船设计与制造能力大幅萎缩,熟练工人与工程师短缺。
供应链依赖:美国造船业高度依赖进口钢材、发动机及电子设备,短期内难以实现“自给自足”。
USTR的行动不仅关乎经济,更是一场地缘政治博弈。航运与物流是全球化的命脉,控制这一领域的国家能在贸易、能源及军事领域占据主动。中国的“一带一路”与港口网络被美国视为对西方主导的全球秩序的挑战。通过301条款,美国试图遏制中国在航运领域的扩张,同时巩固自身在关键供应链中的地位。
此外,USTR的行动还与盟友协调有关。近年来,欧盟、日本及韩国也对中国造船业表达了类似担忧。美国的强硬姿态可能推动形成“反华航运联盟”,通过联合关税、技术限制等手段,削弱中国的市场优势。然而,这种联盟的形成面临利益分歧——例如,欧盟国家高度依赖中国制造的港口设备,难以完全跟随美国步伐。
全球供应链的震颤: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USTR的行动将对美国经济产生双重影响。短期内,关税与限制可能推高航运成本,增加零售商与消费者的负担。根据美国零售联合会估算,航运成本每上升1%,将导致美国消费品价格上涨0.2%。能源领域也将受到波及,LNG运输限制可能推高天然气价格,影响美国能源出口竞争力。
长期来看,行动的成败取决于美国能否重振造船业。如果政策成功,美国可能在2030年后逐步恢复部分市场份额,增强供应链韧性。然而,若船厂无法快速扩产,关税只会导致市场混乱,损害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对中国而言,USTR的行动无疑是一记重拳。关税将直接冲击中国船东与船厂的利润,迫使企业寻找替代市场或降低成本。长期来看,LNG运输限制可能削弱中国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力,尤其是在欧洲与亚洲市场。
然而,中国也有应对空间。首先,中国可通过扩大内需与区域市场(如RCEP国家)抵消部分损失。其次,中国船厂可能加速技术升级,开发绿色船舶与智能航运系统,以差异化竞争突破封锁。此外,中国还可能通过报复性措施(如限制稀土出口)反制美国,引发新一轮贸易摩擦。
全球市场:动荡与重塑
USTR的行动将引发全球航运市场的连锁反应。短期内,航运成本上升可能推高全球通胀,影响经济复苏。长期来看,市场可能出现“分裂”趋势:美国及其盟友推动“去中国化”供应链,中国则深化与非西方国家的合作,全球航运网络可能碎片化。
新兴市场国家(如越南、印度)可能成为意外赢家。这些国家近年来积极发展造船与港口设施,可能借机填补市场空缺。然而,碎片化的供应链将增加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削弱全球化红利。
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分析认为,USTR的301行动不仅是中美航运博弈的最新篇章,更是全球经济秩序重塑的缩影。美国试图通过强硬政策重夺航运与造船业的主导权,但其成功与否取决于能否克服内外部的结构性挑战。中国则需在压力下寻找突围之道,巩固自身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对于全球航运业而言,这场博弈既是危机,也是机遇。技术创新、区域合作及政策协调将成为决定未来格局的关键。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航运业不再仅仅是运输货物的工具,而是大国角力的舞台。唯有洞悉趋势、主动应变的国家与企业,才能在这场风暴中乘风破浪。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