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消息,Xeneta 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伯格伦德 (Patrik Berglund) 表示,如今“绝对疯狂”的集装箱航运市场将刺激合同重新谈判,因为运价和最低数量承诺 (MQC) 受到质疑。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于周四宣布对与中国有关的船只征收港口费的计划,这是唐纳德·特朗普总统重振美国造船业和对抗中国在全球海运主导地位的努力的一部分。
4月17日是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对中国海事活动展开调查一周年,也是该机构在今年1月得出结论,认为中国利用自身强大的供应链能力重塑全球航运市场之后,
美国贸易代表杰米森·格里尔上周表示,该机构不会全面执行其最初的收费提案,该提案概述了一系列惩罚中国造船含量的选项,包括对与中国有联系的船只征收数百万美元的港口费。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尚未就该计划的细节发表评论。
此次修改是在全球航运业公开和私人部门强烈反对之后做出的,反对者包括国内港口和船舶运营商以及美国煤炭、玉米、香蕉和混凝土等各类产品的出口商和进口商。
业内高管曾警告称,如果该计划不经调整就实施,美国纳税人、工人,甚至政府想要支持的美国造船商和船东都可能受到损害,因为几乎所有现有的全球航运船队都将被征收巨额费用。
例如,一些中小型港口表示,他们担心,如果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船舶每次访问美国港口时都评估费用,船舶将不再停靠这些港口。港口高管警告称,将船舶停靠集中在大型港口将使这些港口不堪重负,同时使那些已获得数十亿美元公共投资用于基础设施改善的二级港口陷入困境。
美国最大的港口运营商之一、总部位于新泽西的美国港口公司首席执行官马特·利奇表示:“这不仅关系到货物的改道,还关系到保持货物流通的基础设施和系统。”
就在发稿前夕,《华尔街日报》引用知情人士的话称,特朗普政府计划利用与70多个国家的关税谈判,要求他们限制与中国的贸易,不许中国货物经由他们的国家运输、不许中企在其境内设立工厂以规避美国关税、不将中国的廉价工业产品吸收到其经济中等等,藉此换取美国对他们降低关税。提出这一战略计划的是美财长贝森特,目的是迫使美国贸易伙伴在经济上“孤立中国”。
事实上,近一段时间以来,全球航运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与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高额关税使得许多航运公司和出口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出口商现在不仅要应对贸易壁垒,还要面对一系列可能导致成本激增的因素,包括滞港费、滞留费、货物销毁或退货等成本。近期有报道指出,一些中国进口商已经停止接受美国货物,这对美国的航运公司构成了重大威胁。
中美贸易争端加剧航运业压力
美国货运公司John S James Co的出口合规总监Pat Fosberry在接受《The Loadstar》采访时表示,虽然美国一直在关注关税对进口商的影响,但现在美国出口商也开始感受到负面后果。一些美国出口商反映,许多中国买家取消了订单,称由于中国进口关税的提升,进口成本变得无法承受。更糟糕的是,部分中国买家明确表示,在货物到达后,他们将不再接受这些货物。
这种情况无疑对美国出口商造成了极大的困扰。Fosberry指出,最大的担忧在于:一旦货物到达中国港口而无法被接收,可能会导致大量未被提货的集装箱滞留在港口。滞港费、滞留费,甚至货物销毁或退回美国的费用,都可能由美国出口商承担。
美国航运市场的短期与长期挑战
美国的航运公司正在应对一场“混乱”的市场局面。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和海运公司逐步加大运力扩张,运价波动加剧,这导致了航运合同的频繁调整与重新谈判。Xeneta的CEO Patrik Berglund指出,近年来市场的不确定性不断升级,航运公司也在不断寻找应对办法,包括通过不断增加附加费和提升运价来减缓亏损压力。比如,马士基近期就宣布了针对远东到美国和加拿大的旺季附加费,每个标准集装箱将额外收费1000美元。
然而,Berglund也警告称,海运公司在市场动荡时通常表现出机会主义,运价可能会通过不断调整附加费来避免运价暴跌。这种不稳定的市场走势对于所有相关方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在年初的合同签订季节,许多航运公司和货主已经开始重新审视长期合同中的最低数量承诺(MQC)条款。
关税上升带来的新市场调整
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不仅影响到航运公司的运力调配,也影响到了全球贸易路线的走向。部分美国的进口商正在将货物从美国转向欧洲市场,甚至有迹象表明,部分货物已经从美国市场转移到其他地区。
Xeneta 的数据显示,4 月 15 日,亚洲至北欧的平均现货运费上涨 4.8%,至每 40 英尺当量单位 (feu) 2,457 美元,而亚洲至地中海的平均现货运费上涨 6.8%,至每 feu 3,270 美元。
Xeneta的分析师Peter Sand认为,亚洲到北欧的航运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压力。最近的数据显示,远东到北欧的集装箱运力正在创下历史新高,超过了疫情期间的记录。这一变化可能是由于美国关税的影响,许多原本预计要运往美国的货物现在被重新定向到欧洲。这种变化不仅推动了航运费的上涨,还可能导致欧洲港口的拥堵。
沙特·达丹(Sara Dandan),四一一海事争议公司的创始人,表示这种局面是中国方面的一种反应。中国进口商通过停止接受美国货物,实际上是在“提前堵截”这一局面,避免自己陷入无法消化大量库存的困境。她还指出,随着关税问题不断加剧,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弃货”现象,许多未被接受的货物将被遗弃在港口,或者被迫退运回美国。
未来市场的走向:重构与再谈判
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中,航运公司必须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一方面,航运公司可能会通过提高运价、加收附加费等方式来缓解损失;另一方面,货主和航运公司之间的合同重新谈判将不可避免。根据Xeneta的预测,未来几个月,过去两季签订的合同将面临大量的重新谈判,许多原本设定的最低数量承诺(MQC)将面临严峻考验。
这种动态的市场形势要求航运公司不仅要灵活应对关税带来的影响,还要不断调整运力部署,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停航”和“货物滞留”问题。正如海智分析公司的CEO Alan Murphy所言,2025年航运市场将会是一场“狂野的过山车”,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向多元化市场发展:亚洲-欧洲航线的崛起
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分析认为,随着美国市场的需求趋于疲软,亚洲到欧洲的航线将成为航运公司调整策略的重要方向。根据Xeneta的预测,随着来自亚洲的货物逐渐转移到欧洲市场,欧洲航运市场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北欧的主要港口如安特卫普、勒阿弗尔和汉堡等地可能会面临较大的港口拥堵风险。而随着这些航线的容量不断增长,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运输延误和货物积压问题。
对于美国市场来说,随着关税压力的不断加大,许多航运公司已经开始减少发往美国的航次。根据Sea-Intelligence的分析,近期美国-太平洋航线的“停航”数量急剧增加,这意味着航运公司已经开始削减运力,以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换言之,在这场全球贸易风云变幻的大潮中,航运公司和货主需要更加灵活和敏锐地应对市场变化。面对不断上升的关税壁垒和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环境,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航运市场中找到新的增长点,将是所有从业者共同面临的难题。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