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关税战之下,俄罗斯对中国的能源承诺引发全球关注。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鲁登科4月12日明确表态:“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输送多少”。
另一方面,美国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今年“断崖式”下跌,根据国际机构Kpler的船舶跟踪数据,2025年1月、2月、3月,中国进口美国原油的量分别为82.9万吨、27.8万吨、25.8万吨,同比2024年分别下降54%、76%、70%。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美国不取消高关税政策,中国将不会再进口美国产的原油和天然气。这对中国的油气供应不会有实质影响,但失去中国这个庞大且稳定的市场,美国能源企业将面临库存积压、价格下跌等多重压力。
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近年来持续深化,已成为两国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2024年,中国原油进口国排名前五位的是俄罗斯、沙特、马来西亚、伊拉克和阿曼,进口量占比分别为19.6%、14%、12.5%、12%和7.5%。其中,中国进口俄罗斯原油持续上升至1.0847亿吨,同比增长1.3%。
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同样亮眼。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340亿立方米,2024年830.9 万吨液化天然气(LNG),并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及规划中的“远东线”“西伯利亚力量2号”等项目,未来年供应量有望突破1000亿立方米。这一合作不仅满足了中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为俄罗斯开辟了稳定的亚洲市场,对冲了西方制裁压力。
由此可见,中俄能源合作更体现在战略深度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与中国的能源需求高度契合,双方在上游勘探开发、中游管道建设以及下游炼化加工等全产业链展开深度合作。俄罗斯的油气资源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而中国的广阔市场和技术支持也为俄罗斯能源产业注入活力。在当前国际局势下,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愈发凸显其价值。正如俄副外长鲁登科所言,“中国需要多少,俄罗斯就供应多少”,这一承诺背后是双方在复杂国际局势下的深度绑定。
02.美国能源出口受阻: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几何
中国原油进口量如何变化取决于国内原油产量、国内炼油产能、国际地缘政治、国际油价变动等一系列因素。
2024年的中国原油进口簿上,有一个较大的变动。根据海关总署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原油964万吨,对应进口金额428.5亿元,占中国原油进口总金额的1.85%。全球可视化数据和市场分析公司Kpler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对中国的原油出口量同比暴跌了46%,这一变化使中国从美国原油的第二大买家跌至第六大买家,美国则在中国原油进口来源国排名中降至第11位,同时累及中国自北美地区的原油进口量下降15.6%。
而中美LNG贸易一直都高度不稳定,3月开始进口美国LNG降为零。原油进口或是基于此前的一些合同仍需执行,所以还有少量的进口。按照目前的关税,中美原油、天然气贸易未来都可能清零。而近年来一直铺垫的“多元化”“区域化”的中国原油进口策略逐渐成熟并适时生效。2024年,中国进口的原油总量为5.06亿吨,同比减少了1.94%。其中,从中东、非洲和北美的进口量分别减少了6.3%、7.4%和15.6%。但与此同时,中国从亚太和南美地区的进口量分别增长了13.5%和3%。这一增一减,说明中国正在优化自己的能源供应结构,不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另一方面,目前国际油气市场均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油气是美国重要的出口产品,但美国油气在中国进口油气总量中占比并不高,中国对美国油气进口没有依赖性,可在全球找到较多替代品。
而对于美国而言,失去中国这个庞大且稳定的市场,美国能源企业将面临库存积压、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中国炼油厂对美国原油的加工需求减少,将直接导致美国页岩油产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长期来看,美国能源产业可能不得不重新调整出口战略,寻找新的市场以弥补这一巨大缺口。
据财经杂志报道,此前多家中国能源公司与美方签署了数量颇大的LNG长协合同。据资讯公司山东来佰特统计,2021年-2023年中国公司签订美国LNG长协合同量为2626万吨,累计长协合同量为2746万吨,占国内LNG长协合同签订总量的24.8%。按照合同要求,约2076万吨合同量将在2025年后执行。这些中美LNG长协合同里,接近92%的资源量为FOB模式,即离岸价模式,并包含目的地灵活条款。也就是说,只要符合美国能源部出口许可要求,这些LNG货物可以运到全球任何地方。换言之,这类长协锁定的气量,倘若在中国市场没有竞争力,大概率将串货、转售至其他目的地。
国际能源市场的大幅度动荡,虽然不利于能源进口国,同样也不利于能源生产和出口国。在中美的关税博弈下,无论是俄罗斯的全力供应,还是美国的市场调整,最终都将影响全球能源价格的走势和供应格局的重塑,并将证明:在能源领域,合作共赢永远比博弈更具生命力。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