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避制裁手段升级,折扣原油抢滩中国

2025年04月17日 00:35 来源:LloydsList

越来越多被制裁的俄罗斯和伊朗原油以折扣价涌入市场,吸引新势力加入“影子船队”,以促进在南中国海日益频繁的船对船(STS)转运活动。

在将伊朗原油和俄罗斯北极原油运往中国山东地炼的过程中,非制裁油轮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对愿意承担风险的船东而言,这正成为一项颇具利润的生意。

不过,他们所进入的是一个动荡不定的市场。美国对伊朗重启“极限施压”政策叠加中国地炼近期需求激增,迫使相关方采取越来越复杂的规避制裁手段。

1744821304201472.jpg

目前,一些受制裁的伊朗船只已开始与此前专门从事俄油运输的油轮进行STS转运。

这表明市场格局已经演变至伊朗与俄罗斯石油运输网络之间出现共享的商业撮合方或中介机构,共同管理物流安排。

为了在新一轮制裁扰乱供应链前抢先出货,伊朗和俄罗斯原油纷纷打折销售。然而,制裁使贸易更为复杂,非制裁油轮的需求大幅上升。

制裁指定范围的扩大、市场中断预期加剧以及高额利润的吸引,正在推动南中国海的STS日交易活动急剧上升,尤其在马来西亚水域附近日趋频繁,东海等新区域的活动量也在上升。

根据Lloyd’s List Intelligence的数据,一些油轮即使在被直接制裁后仍继续停靠中国港口。而另一些则转而参与更复杂的贸易方式,包括多次STS转运操作,以及在转运或靠港期间关闭AIS(自动识别系统)信号。

此前,大量载有受制裁伊朗原油的油轮在马来西亚海域附近漂泊后,影子STS活动显著增加。

1744821320153167.jpg

根据Vortexa最新的贸易追踪分析,2025年3月中国海运原油进口反弹至日均1060万桶,为自2023年10月以来最高,主要得益于伊朗原油创纪录涌入山东地区。

Vortexa高级市场分析师Emma Li在最新简报中指出:“美国财政部OFAC对更多伊朗关联油轮的制裁,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伊朗原油供应中断的担忧,促使炼厂加快对这一关键原料的囤货。”

3月,中国自伊朗进口原油飙升至创纪录的日均180万桶,其中山东地炼吸收了超过150万桶,较2024年平均水平增长近50%。

囤货激增使地炼库存水平偏高,也增强了它们在即将到来的采购中要求进一步折扣的议价能力。与此同时,伊朗正在加快“东进”节奏,以抢在供应再受挫前出货。

但中国的议价对象并不局限于伊朗。俄罗斯原油也越来越具吸引力。

1744821336391545.jpg

Vortexa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海运进口俄罗斯原油也反弹至日均130万桶。

此次反弹主要由远东原油品种带动,达到12个月新高。此前滞销的Sokol和Sakhalin Blend原油(2025年1月和2月出货)以折扣价找到买家。这部分增长抵消了乌拉尔原油与北极原油(长距离运输)进口的下降,后者因1月新一轮俄罗斯制裁导致非制裁油轮资源紧张。

值得注意的是,一艘此前活跃于伊朗STS转运的非制裁VLCC,目前正通过两次STS转运运输俄罗斯北极原油,并已开启前往山东的航行信号,据Li透露。

这显示出俄罗斯原油折扣幅度甚至超过伊朗原油,对价格敏感的地炼极具吸引力。

这一连串动态发生之际,美国正重启对伊朗的“极限施压”运动。尽管目前的举措尚未完全达到预期强度,但确实扰乱了海运供应链,尽管尚未有效放缓伊朗原油的流动速度。

本周末,美国官员将于阿曼与伊朗外长阿巴斯·阿拉格奇展开高级别外交对话。

根据美国游说组织“反对伊朗拥核联盟”(UANI)的初步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伊朗平均每日出口150万桶原油和凝析油,与去年同期持平。

UANI幕僚长Claire Jungman指出,伊朗多年来已发展出复杂的规避机制,在最近几个月的打压中继续保障原油出口:

“伊朗的韧性既来自其不断适应,也与更广阔的全球环境有关。”

“从伊朗方面看,该政权持续利用庞大的影子船队,在马六甲海峡或廖内群岛等地进行STS操作,并通过伪造文件将原油标注为来自马来西亚或阿曼。”

*《劳氏日报》将影子油轮定义为:船龄在 15 年或以上、所有权不明、或具有旨在混淆实益所有权的公司结构、仅部署在受制裁的石油贸易中,并从事美国国务院于2020 年 5 月发布的指南中所概述的一种或多种欺骗性航运行为的船只。不包含由政府控制的机构,如俄企Sovcomflot,或伊企National Iranian Tanker Co所辖的油轮,以及那些已经被制裁的船舶。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