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航运市场难逃衰退命运?分析师:关税豁免加剧不确定性!零售商等货主玩家面临新贸易十字路口!

2025年04月15日 22:07 来源:MN

漫航观察网(MNavigation)消息,本文翻译自英国劳氏日报(Lloyd’s List),在4月15日《Transpacific poised for fall despite Trump reprieve on Chinese tech》一文中指出,美国特朗普政府决定暂时降低中国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及其他电子产品的关税,此举一度令股市一片欢腾。但这一措施虽然对股市等资本市场产生了短期影响,却未能实质性地改善跨太平洋航运需求,后者依然面临下行压力。无论是大宗商品的滞销,还是中小企业因无法承担高额关税而被迫停产,跨太平洋航运行业的低迷已成不争的事实。

1744725832745619.jpg

跨太平洋航运的困境:不容忽视的市场压力

具体来说,特朗普的关税豁免措施让一部分技术产品的进口商松了口气,然而这些产品的实际影响力却有限。根据美国海关数据,虽然智能手机、电脑等技术产品的进口额占美国总进口货物价值的20%以上,但这些商品在海运中的占比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部分智能手机仍然依赖航空运输,海运量非常有限。例如,2024年,美国通过空运进口了约55,000吨的智能手机,其中约45,000吨来自中国,而通过海运的几乎为零。

与此同时,尽管特朗普政府对某些电子产品暂时免征高额关税,但跨太平洋的航运需求依然低迷。Linerlytica分析指出,尽管关税局势有所缓和,但目前仍有30%至40%的货物因高关税而无法进入美国市场,主要影响到那些与中国有较大贸易往来的航运公司,如合德海运(Hede)、美森轮船(Matson)、海领(SeaLead)等。

此外,与之相反的是Sea-Intelligence 的分析师提前预测旺季即将到来。

Sea-Intelligence 首席执行官艾伦·墨菲表示:“这意味着,在实施‘对等’关税前一周被搁置的前往中国以外其他国家的订单,现在都可以尽快预订了。”

“但不仅如此,所有从中国以外任何地方进货的美国进口商都必定会在未来三个月内加快进口量,以便在 7 月 9 日的截止日期之前让他们的旺季货物通过海关。

1744725887641381.jpg

“换句话说,美国市场的繁荣和早期旺季即将开始,”不过,他也指出,对中国商品征收145%的关税导致“预订量彻底崩溃。

MSC 今天表示,将从 5 月 13 日起对所有从北欧到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货物实施 PSS,费用为每标准箱 800 美元,每 40 英尺集装箱 1,000 美元——根据联邦海事委员会 (FMC) 的规定,所有费率附加费必须提前 30 天通知贸易商。

1744725917908054.jpg

上周,赫伯罗特和达飞海运分别宣布,将从 5 月 11 日起对从希腊和土耳其运往美国的货物征收新的收费标准——赫伯罗特将征收每标准箱 550 美元和每 40 英尺 750 美元的收费标准,而达飞海运的收费标准为每标准箱 500 美元和每 40 英尺 1,000 美元。

这家德国班轮公司公司还将于 5 月 11 日对从中东/印度次大陆到北美的货物实施每集装箱 1,500 美元的 PSS。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关税的反复无常预计将影响跨太平洋航线正在谈判的年度合同,墨菲先生表示,货运市场里的所有玩家,特别是美国进口商——在未来三个月需要保持“极其灵活”。

暂停订单与取消订单:对供应链的深远影响

从供需关系的角度来看,美国进口商在此关税变动面前的反应并不统一。大型进口商,像沃尔玛(Walmart)和亚马逊(Amazon),由于业务庞大,面临的关税压力并不如中小企业那么直接。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高额关税的负担直接导致了订单的暂停或取消。特别是一些无法灵活调整供应链的制造业,因缺少中国的原材料,最终不得不支付关税以维持生产。而有些依赖“及时库存”的企业,如果无法从其他国家迅速找到替代供应商,也只能接受关税带来的压力。

不过,东南亚国家的崛起似乎为美国进口商提供了某些缓解空间。由于东南亚地区与中国的关税差距较大,许多进口商开始尝试通过前置订单的方式,提前将货物运至美国。尽管如此,即使东南亚的货量有所增加,依然无法弥补从中国进口的40%的损失,跨太平洋航运的总体下降趋势仍难以避免。

1744725947355768.jpg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4月14日在双方领导人的见证下,中国与越南签署的45份双边合作文本展示,涵盖互联互通、人工智能、海关检验检疫、农产品贸易、文化和体育、民生、人力资源开发、媒体等领域。

越通社报道称,这些合作“展现了此次访问成果的丰富性和全面性”。一直以来,务实合作一直是中越关系的突出亮点,也是推进两国关系的重要动力源泉。贸易方面,中国连续20多年保持越最大贸易伙伴地位,而越南连年跻身中国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约占越进出口总额的1/3。投资方面,去年中国新增对越投资项目数稳居第一,金额达47.3亿美元。

关税与美国零售市场的未来:缺货现象或将加剧

从长期来看,关税政策对美国零售市场的影响将不可忽视。随着进口量的减少,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美国商店的货架可能会出现空缺。例如,袜子等中国制造的低利润商品,因无法承受高关税,可能会导致供应链断裂,而这一现象尤其影响低价商品的进口。尽管一些零售商,如李维斯(Levi Strauss)等,已经通过提前囤积库存来应对关税冲击,但整体而言,关税的长期效应依旧是一个潜在的危机。

与此同时,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可能面临的工作负担也引发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由于关税政策的突然变化,进出口商需要通过手动处理来完成复杂的关税支付程序,导致港口可能会出现处理延迟。而在这类延误下,海关的滞留费、存储费等将进一步加重进口商的负担,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航运市场的流畅性。

1744725980819019.jpg

中长期影响:美国贸易伙伴的重新定位

从全球贸易格局来看,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的做法将不可避免地改变各国对美国的认知。正如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的保罗·宾汉(Paul Bingham)所言,很多国家可能会为了规避未来的贸易风险,开始寻求更多的多元化贸易渠道。中国的贸易伙伴,尤其是东南亚、印度等地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转而将更多的产出对接至其他市场,这一变化可能会在未来的几年内显现出更加深远的影响。

此外,关税对美国国内供应链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短期内,由于进口商无法提前支付关税,甚至面临倒闭的风险,这将迫使部分生产线停工或转移到其他地区。而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温,全球贸易的多极化趋势将愈加明显,其他经济体将逐渐增加对中国及其他非美国市场的依赖。

美国能否从中恢复其全球贸易地位?

在Lloyd’s List看来,虽然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在短期内可能带来某些积极的财政效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仍然是一个大问题。无论是跨太平洋航运需求的下降,还是全球贸易伙伴的重新定位,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无疑对美国的全球贸易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美国需要更加审慎地评估其贸易政策,尤其是在全球供应链高度依赖中国的背景下。无论是通过谈判达成更为合理的关税协议,还是通过寻求替代供应链路径,美国都需要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贸易环境中找到一条可持续的道路。

总体来看,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虽能在短期内对部分行业带来一定的益处,但从跨太平洋航运需求、美国零售市场到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来看,这一政策所带来的影响远比表面上的短期利好更为深远和复杂。对于跨太平洋航运业而言,关税的豁免并未能实质性地改善其市场需求,反而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新闻线索、商务咨询

联系邮箱:info@mnavigatin.com.cn